欢迎来到仙女山公墓网官方网站!
您的位置: 首页 - 殡葬资讯 - 我国殡葬消费观悄然变化

我国殡葬消费观悄然变化

来源:殡葬资讯 / 时间: 2023-07-27

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火化遗体数量达1041万具,2022年殡葬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三千亿元。中国平均丧葬费为3.7万元,占比年收入的45%,而世界丧葬费平均值占比年收入的10%。

殡葬管理有待加强

我国殡葬事业存在着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,管理和服务总体水平低下、片面追求火化率,使用钢筋水泥大理石造豪华公墓、墓地价格高过住宅、强制续费(很多墓地使用权仅有20年)、高价垄断尸袋、冷藏、遗体整容、花圈鲜花出租,甚至还有诸如每小时近千元的“防老鼠啃咬费”、殡葬黄牛党、黑中介、“墓地贷”及泄露、买卖尸源信息等实际情况,缺乏必要的市场监督,是人民群众多年难解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殡葬行业本属于公共服务,是具有公益属性的福利事业,如今走向了市场化道路,成为一个事实的垄断行业。一些地区殡仪馆属于民政部门下属的二级事业单位,甚至“一套人马、两块牌子”,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,殡葬暴利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。殡葬服务面临信任危机,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
我国殡葬法治建设滞后,建议尽快研究出台《殡葬法》。

“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”,法治时代,治“乱”基础是完善法规。建议国家立法部门在殡葬改革方面深入展开调查研究,多倾听基层群众和专家学者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的意见,立法将殡葬业作为民生公益性行业,满足人民的心声与需求。我国1985年发布施行的《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》和1997年发布施行《殡葬管理条例(2012年修正,2018年征求意见)》已严重滞后,缺乏具体可操作规范,部分内容和宪法相抵触,造成严重后果和种种乱象,如《条例》第三十五条规定,禁止将尸体或者骨灰抛撒、撒放于自然界、公共场所或者未经许可的场所,也禁止进行海葬(登记审批手续复杂时间漫长)。亟需强化法治顶层设计,参考国际通行做法,顺应世界环保潮流,破除垄断和行业壁垒,打破暴利行业链条,规范殡葬设施、殡葬方式和殡葬活动,保护公民合法权益,维护国家公共利益。笔者建议尽快出台一部符合群众期待、充分尊重群众殡葬自由权、惠及民生的《殡葬法》,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“活得有尊严,死也更体面”。

建议把殡葬基础服务纳入国家福利惠民范围,逐步减免费用。

如规划建设城乡立体式公益性公墓,免费提供基础墓地,免费提供标准骨灰盒,免除存放费、火化费等。作为公民每个人只享受一次、是绝对公平的一项福利。建议全国人大充分研究论证,改变殡葬管理制度,发挥好公共服务职能,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,给予国民最基本的尊严,让全体国民“逝有所安”。目前我国财政资金完全有能力分期落实,兜底服务,有效破解“死不起”困局,其减负效果,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综合效益,惠及民生,赢得民心。

建议继续推行和普及绿色生态殡葬改革。

少占地、少耗资源、少污染的节地生态葬,是我国殡葬改革的大方向。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持续深入推动传统观念转变,将传统殡葬文化、孝道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,鼓励采用环保、绿色、成本低的格位壁墓葬、首饰钻石葬、江河湖海葬、山树草花葬、AR墓碑等方式安葬,引领节约土地资源、低碳环保、文明节俭的节地生态安葬新风尚。倡导广大市民选择鲜花祭扫、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的现代方式祭扫。积极推动移风易俗,出台补贴鼓励政策,真正让殡葬改革促进群众得实惠、环境得保护、资源得节约,为国家省地、为家庭省钱,让亲情延续。

作者:民盟江西省委会文化委员、民盟直属中介组织支部副主委赵子建

相关产品

返回首页
服务地址
客服
电话咨询
电话咨询
返回顶部